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笔记
Table of Contents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笔记
-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历史唯物论
- 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是国家政权
-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是购买、生产和销售的统一
-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 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 人的本质是由于人的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决定的,人的自然属性指的是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
- 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物质利益的对立
- 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从关系上看,二者相互制约
- 下列各项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是政府机关
- 下列选项中,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真理的价值问题也就是真理是否对人有用
- 在认识论上,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
- 把意识说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一种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 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这表明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所经历的第二种基本形态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 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 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要经历的完整过程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 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这句谚语说的是时间具有一维性
- 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就是一元论
-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 从内涵上说,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的理论
- 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 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被写进2017党的十九大的党章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同盟
- 早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
- 资本主义国家对私人企业进行规范和管制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
- 为了能够获取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收购原材料时一般会采用垄断低价
-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产生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 下列唯物辩证法范畴中反映事物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关系的是本质和现象
- 在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下列各项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是彻底的批判精神
-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 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 《乌托邦》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其作者是莫尔
- 为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最充分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最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 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资本主义国家向某些私人企业注入一部分资金,帮助其走出困境,这种行为属于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前所处的阶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国家制度
-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且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界定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 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包含的两个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 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导人是习近平
- 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 列宁所说“是社会主义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向外输出资本,开始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构成新的资本形式,列宁把它称之为金融资本
- 作为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 以下不属于资本积累后果的是工作日的延长
-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包括生产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 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一要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二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 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同时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共产主义
-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承认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一原理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能动性的标准
- 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这说明社会规律不是盲目自发起作用的
- 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不包括莫尔
-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源配置国际化
- 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第二大题:简答题 1、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资本输出对输出国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1)资本输出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 (2)资本输出是输出国从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各方面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3)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 (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络遍布世界,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 2、简述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绝对剩余价值。资本家除了用延长工作日的方法以外,还用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个别企业工人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劳动强度等于在一个工作日中劳动支出增加了,是变相地延长工作日。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延长工作日要受到工作日界限的限制,而且会遭到工人阶级的反抗。因此,资本家还会采取另外一种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这就是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相对剩余价值。
3、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对于认识本质的回答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1)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在认识论上,唯物论都是反映论,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反映论是机械的。这种反映论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主体看作是单纯的有生命的存在物,离开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去考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对于客体,旧唯物主义把它仅仅看作是消极的认识对象,完全不懂得它还是实践的对象,不能从认识主体方面去看待客体。 (2)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辩证唯物论是对这种唯物论的发展和超越,它把实践观引进到认识论中来,并把认识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从而使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4、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不把它当作教条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简述其理由。 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是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那种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章摘句,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直接答案的做法,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 (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出发。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制定出适合本国情况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它们加以适当的调整。
5、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货币流通量的必要性及主要手段。 参考答案:(1)必要性:对货币流通量的调控,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更为重要,能控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 (2)手段: ①公开市场业务。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调节货币量; ②最低准备金率政策。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率,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③再贴现利率政策。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利率,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7、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2)表现: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这是相对独立性重要表现。
8、简述内容和形式的含义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2)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二者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不断发展过程。 9、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参考答案:(1)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 (2)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3)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4)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10、简述垄断的形成与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参考答案:垄断的形成: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垄断组织形式:20世纪上半期: (1)卡特尔,即通过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较稳定的垄断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的组织形式。 (2)辛迪加,即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 (3)托拉斯,即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 (4)康采恩,即由一两个特大型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20世纪后半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生产社会化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形成了新的垄断组织形式和垄断资本国经济组织的载体——跨国公司。 11、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因而利己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2)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私有者的至理信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因而利己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马克思在揭示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根源时曾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你们的利己观念使你们把自己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从历史的、在生产过程中是暂时的关系变成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这种利己观念是你们和一切灭亡了的统治阶级所共有的。”
12、简述实践的含义以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含义:实践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桥梁,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只有在主体和客体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而能使主体和客体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唯一途径就是实践。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外部的客观世界是人认识的对象,但是没有人的实践,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是不会自动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的。只有通过实践,客观事物才会成为认识的对象,才会有对它的反映。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唯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3、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直接理论来源。 参考答案: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直接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
14、简述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世界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 (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上的扩张。 (3)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潮流。 (4)社会主义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15、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垄断统治加强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使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 (2)垄断统治加强的主要表现:企业兼并速度加快,混合兼并占主导地位。企业规模扩大,垄断程度提高。企业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垄断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跨国公司迅速增加。 第三大题:论述题 1、试述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1)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邓小平指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2、如何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参考答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它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是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直接参与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其促进作用,又有其局限性,并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 3、试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参考答案:(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2)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3)单位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①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不变,从而平均到单位商品内的价值量就越少; ②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③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试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参考答案:区别和联系: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对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②统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原因: (1)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性会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2)经验主义夸大个别、局部的经验,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3)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把理论当成教条。 5、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和本质。 参考答案:(1)形成: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不是各个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并非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毫无差别。利润率的平均化是在部门之间竞争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总的发展趋势,具有客观必然性。所以,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2)本质: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这就表明,整个工人阶级和整个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是完全相对立的。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在各个生产部门投入等量资本都可获得等量利润,许多生产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也不相等了,因而利润在性质和数量上,都表现得与剩余价值不相同,利润的多少似乎完全取决于预付资本的数量,资本似乎是利润的源泉,这样就使利润的本质和源泉以及资本主义的剥削的关系进一步被掩盖起来。 6、试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3)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既决定于社会存在发展的要求,又对社会存在发展有能动作用。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凝聚力量和智力支持。
7、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 参考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①生产的全球化。这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加强,各国在生产上密切配合的趋势。 ②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活动虽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它的全球化则是近几十年来在工业和科技革命推动下出现的,尤其是近二三十年发展得更快,绝大多数年份国际贸易的增长率都大大高于各国的经济增长率。③资本全球化。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意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近二三十年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资本全球化趋势。 8、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来说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2)经济危机期间最根本的特点:商品生产过剩。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4)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9、如何正确认识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参考答案:(1)真理与价值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而价值是指客体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客体具有对人有用或对主体有意义的属性。 (2)真理与价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改造世界,以实践的成果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第二,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10、试述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参考答案:(1)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产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并不是聪明人的发明,也不是人们协商的结果。 (2)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3)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